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快讯 >

假日观|黄河大集“火起来”:山东味儿的国风市集“燃”起城市烟火气-全球百事通

2023-05-03 04:36:13 来源:济南时报

这个五一假期,在山东济南,可以感受“千年流苏”文化旅游艺术节的热闹;在青岛,可以一睹花卉博览会暨第十八届青岛枯桃花会的盛况;在烟台,可以欣赏黄渤海迷笛音乐节数十支乐队的精彩表演……


(资料图)

琳琅满目的产品好货,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,轻巧精致的地域特产,正化作看得见的烟火气息,伴随摩肩接踵的“赶集人”扩散出去。“黄河大集”的魅力正源于此。这个假期一场有着山东味儿的国风市集,“燃”向全国。

千年流苏树迎来盛花期 “流苏”市集成浪漫打卡地

“头顶三尺雪,花开十里香。”在章丘区文祖街道甘泉村,一场热闹非凡的“甘泉流苏节”在千年流苏树下举行。品尝美味小吃、选购特色农副产品、欣赏传统曲艺,在数百米的大集上,挤满了前来打卡的游客。家住槐荫区的戴明明一大早带着孩子来到甘泉村,“听说这里有流苏节,能看到千年古树,是放假出行不错的选择。”

每每谈到“流苏节”,张洪霞总能说道半天。她在集市上摆了一个摊位,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下午4点,专门烙油饼、包馄饨做些小吃。她不仅练摊儿,也爱赶集买点东西,隔壁大姨家的枣树芽儿、旁边妹妹卖的手工雪糕,还有当地的特色槐花以及豆腐,都是她比较喜欢的。

中午时分,大集上的游客越来越多,不少摊位前人挤人。“我们村主要种柴胡和小米,还有槐花馅的大包子特别好吃。”甘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希文说道,这次文化节有100多个摊位,三分之二是本村村民,他们有人把家里种的作物拿出来卖,有人把平时做的根雕摆出来,喜欢买的游客还不少呢。

顺着大集前行,便来到千年流苏树下,众多游客在此打卡拍照。流苏,又称“四月雪”,村里人又叫它“茶叶树”,象征着百年好合,此树高18米,冠幅约19米,是迄今为止山东省内发现的最大的流苏树,每年四月末开花,五一前后,花开如雪,花浓如云,落英缤纷,香飘十里。2019年,甘泉流苏树被评为“济南市十大树王”。2021年“文祖甘泉流苏节”吸引了10万余名游客前来观赏,一睹树王风采。

做好非遗市场转化 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深层“沟通”

硬实力让城市强大,软实力让城市伟大。非遗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,通过黄河文化大集,非遗的保护与活化、讲好非遗故事、做好非遗的市场转化,可以让城市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拥有深层“沟通”的渠道,是城市软实力发展的一个有利阵地。

2日,“黄河大集——历城集美非遗文化市集”在济南市历城区荷花路街道举办,不少非遗达人带着他们的产品现场进行展示展销。这次活动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同时,也扩大了山东好品品牌影响力。与此同时,历城区579百工集设计师产业园还举行了“黄河大集”手工体验活动,进行纸艺、木艺、扎染等产品体验和展销。

4月20日-5月30日,寿光举办“黄河大集”进国际展会非遗精品展,组织剪纸、葫芦雕刻、拓印、国潮配饰、毛笔、竹叶石制作等非遗传承人开展现场展演展销活动,每天人流量达8万人次。

“非遗承载的传统文化内蕴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本,文化之精神,非遗的影响对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,可以使城市发展得更稳定、更久远、更宜居、更有温度。”在活动现场,非遗达人告诉记者,通过黄河大集这样的形式,让非遗走进生活,走进百姓身边,让更多人了解非遗,喜欢非遗。

火了乡村游富了群众腰包 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

黄河大集,远不止热闹两个字。纷至沓来的游客,同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。在“甘泉流苏节”上,不少村民摆出摊位,出售自家的农产品和小吃。“在家门口摆摊就能赚钱,还不用跑很远,确实不错。” 张洪霞说,几天下来能赚千数块钱。

今年的流苏节,已经是第四届,随着村里知名度的提高,客商也慕名而来,到村里投资。 甘泉村是有名的长寿村,全村一共962名村民, 70岁以上老人160人,60岁以上老人约300人,村里水好土质肥沃。2022年,有家公司到村内考察,一眼便相中了这里的环境,准备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,投资开发高端民宿。目前,项目己开始规划,近期将开工建设。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。

章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健表示,举行文化旅游艺术节,发展乡村旅游,是培育旅游业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式;也是促进三产融合,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,“不仅有利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,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,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突破口,是农民增收致富、村集体经济增长和乡村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,对增加农民就业机会,提高村民文明素质,以旅助农,城乡互动,促进农村经济发展,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。”

产品流通 情感交融…… 黄河大集尽显“流量密码”

东营麻湾西瓜、利津水煎包、淄博烧烤、山西醋糕、宁夏枸杞……“舌尖上的黄河”让人欲罢不能;黄河口草编、德州窑红绿彩、淄博琉璃、青海土族盘绣、敦煌彩塑、凤翔泥塑、平遥推光漆器等“指尖上的黄河”同样让人流连忘返。“赶集可以买买东西,遇到熟人还能聊聊天。”说起为什么喜欢赶集,在东营市清风湖公园游玩的小王说,现在的集市上不仅有吃喝,还有许多文创产品,在吸引中老年人的同时,也是年轻人出门打卡的首选。

2022年12月23日,山东召开“黄河大集”工作推进会,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3部门共同组织“黄河大集”春季相关工作。根据设想,黄河大集选定清明、夏至、秋分、小年等时间节点,分别开展春天的 “春游大集”,夏天的 “手造大集”、秋天的“丰收大集”和冬天的“年货大集”,主题鲜明,各具特色。

4月17日,2023山东省春季黄河大集在东营市清风湖公园启动。春季“黄河大集”以“踏青嬉戏下乡游”为主题,以好品为特色,开展田园踏青、庙会采购、文艺展演、青春季四大主题活动和山东手造、文化文艺产品、非遗、汽车、家电、家居服饰、种子化肥农药、农机农具等“八品下乡”,通过“线下大集+线上带货+宣传推介”的方式,在沿黄传统乡村大集和线上平台开展特色鲜明、内容丰富而又饱含烟火气息的消费促进活动,为农民群众办好事、让城里人有去处,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。

百场黄河大集点燃烟火气 展现大河上下多元文化样貌

山东,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,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发源地。山东人对于赶集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和执念。今年,“黄河大集”被首次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提出,2023年山东将举办“黄河大集”活动,打造黄河文旅消费品牌。参与黄河大集的,既有山东包括济南在内的沿黄九市,更有纵览“黄河之水天上来、奔流到海不复回”的沿黄九省(区)。

在不同地区的大集上,土生土长于黄河流域的手造民俗、特色农产品、美食演艺等,凝结着数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,亦展现出这条大河上下“十里不同风、百里不同俗”的多元文化样貌。黄河大集上的展出,都意味着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。

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、济南周三读书会会长李炳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大集从原先的线下实物交流发展到现在,业态不断丰富,质量不断提升,是时代发展下的黄河文化现象,对于促进山东发展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效果,对于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会起到非常实际的效果,这样它才能够久远地为滋养民族和百姓提供无穷的资源、无穷的力量。

品美食、看展演、赏非遗……“五一”期间,山东各地准备了上百场黄河大集,不仅点燃了城市的烟火气,更成为了新时代新风尚。

在这个春天,相约山东,赶一场国风市集吧。

新黄河记者:李焜染 王铮

上一篇:

1440x900分辨率比例_1440x900分辨率_环球今日讯

下一篇:

最后一页

x
精彩推送